现代科学研究为我们带来了颠覆性的认识:大脑的功能至少有一部分受到肠道及微生物的控制。换句话说,肠道可以被视为人体的“第二个大 脑”。目前的研究已经将焦虑、抑郁、自闭症、精神分裂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与肠道及微生物的改变联系在一起。
人体的慢性疾病主要源于胃肠道菌群的异常和紊乱。这些菌群通过产生代谢性毒素(如内毒素)进入体内,导致慢性炎症,进而影响人体多个脏器并表现出不同的慢病症状。此外,人体微生态还与机体的生长发育、肥胖、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发生、免疫机能和情绪变化密切相关。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非遗传因素都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,从而引发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。
近年来,大量研究表明,补充一些有益菌以及肠道有益菌的“食粮”——膳食纤维类非淀粉多糖,可以重置肠道微生物组,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。因此,决定人体健康的核心是人体微生态,现代医学康养应以人体微生态为核心。
在高血压病的康养过程中,人体微生态研究已经证实,高血压动物的肠道菌群构成存在变化。临床研究也表明,高血压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改变;高血压病前期患者的肠道菌群就已经出现异常;通过检测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肠道菌群,可以预测患者是否会发展为高血压。尤其有趣的是,移植肠道菌群可以“移植”高血压。通过粪菌移植的方式,将高血压患者的粪便样本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,就会诱发高血压;这说明高血压和肠道菌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。既往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,通过调整饮食结构、给予促进有益菌繁殖的膳食纤维类非淀粉多糖,可以重建肠道菌群平衡,从而有助于血压的降低。因此,现代高血压病的康复应以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为中心。
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,过去的观点认为人体是大脑在控制内心和思想,但现代科学研究认为,人类的情感、心情甚至表达,并不仅仅依赖于大脑,而是受到肠道的影响。基础研究发现,严重的细菌感染能够导致长期的抑郁和焦虑症状。此外,人体肠道内的有害细菌也能使实验老鼠产生焦虑和消沉的情绪。当将患有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大便中的细菌分离出来,并转移到小鼠的肠道中时,这些小鼠会表现出焦虑的行为。临床研究也表明,例如孤独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肠道问题,如肠漏症和肠道易激综合征。因此,维持机体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保持大脑功能的强大至关重要。
在减肥的观念中,人们常常将节食和锻炼视为减肥的不二法门。然而,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。有些人尽管严格控制饮食,却依然无法减轻体重;而另一些人则可以毫无顾忌地享受美食,体重却始终保持稳定。这其中的奥秘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。
近年来的研究发现,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。通过使用抗生素清除小鼠肠道内的菌群,并在无菌环境中饲养这些小鼠,研究人员发现,即使给予高脂肪饮食,这些肠道内无菌的小鼠仍然能够保持苗条。进一步的实验表明,将胖老鼠的粪便移植给瘦老鼠后,瘦老鼠也会变胖而当给予胖老鼠膳食纤维类非淀粉多糖时,它们的体重会再次下降。这提示肥胖是体内导致肥胖的肠道细菌”在做祟。通过给予这些细菌膳食纤维作为食物来源,可以纠正肠道菌群的异常,有助于减轻体重。
- 上一篇:人体微生态与健康
- 下一篇:现代医学康养应维护 人体微生态平衡